“这波操作,是赌未来还是自掘坟墓?”山东海化一边喊着“跨界转型”,一边豪掷23亿元入股中盐(内蒙古)碱业有限公司29%股权。2025年8月,这笔大手笔投资将正式启动,但面对合成碱市场的寒冬和天然碱产业的机遇,这场资本博弈究竟藏着多少玄机?业内人士纷纷议论:“真能靠天然碱翻身吗?”
在纯碱市场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,山东海化的动作显得尤为引人关注。作为国内氨碱法制纯碱的重要玩家,公司过去依赖高耗能、高污染的合成工艺,如今却选择了成本更低、环保压力小的天然矿产路线。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业务调整,更像是一场攸关生死存亡的大考。
合成氨碱法面临瓶颈,转向天然资源成为必然
说起氨碱法生产纯碱,那可是曾经行业里的“老大哥”。不过,这位老大哥如今却步履维艰:高原料消耗、巨大的环境治理压力让它难以继续扛起重任。就拿山东海化来说,他们旗下280万吨产能虽然庞大,却在近几年逐渐显露疲态。
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跌至60多亿,同比缩水接近三成;净利润更是腰斩,仅剩千万级别。而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,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,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条路还能走多久。
环保标准越来越严苛,就像给企业戴上了紧箍咒。煤炭和石灰石等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,加上“三废”排放问题频发,传统工艺几乎没有喘息空间。“想靠旧招数吃饭?那是不可能滴!”一位业内朋友打趣道。
天然矿产开采成本低廉,中盐系布局抢占先机
相较之下,自然形成的盐湖资源就像天赐良机——开采工序简单,只需水溶提取、蒸发结晶,再经过煅烧脱水便可获得纯净产品。这不仅节省大量能源,还减少了环境负担,自带绿色标签,在当前形势下无疑更受青睐。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haihuahuaxue.com/company/67.html